技术文章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培养基菌种的选择和鉴定方法讨论
培养基菌种的选择和鉴定方法讨论
更新时间:2022-03-23   点击次数:585次
  培养基中的碳、氮比例很重要。若培养基中碳源供应不足时,易引起菌种的过早衰老和自溶;若氮源过多或过少,则会引起菌丝过于旺盛生长或生长缓慢,对菌种培养不利。菌种培养基中的pH值也是影响菌丝生长的重要因素。一般培养基经高压灭菌后会使pH值有所下降,必须经检验后加以调整。调节pH值时,可用石灰澄清液,也可用氢氧化钠或盐酸。在配制培养基时,为了避免沉淀物的生成而造成营养物的损失,应掌握加入各种营养物的顺序。一般应先加入缓冲化合物,溶解后加入主要元素,然后是微量元素,zui后加入维生素等,是前一种营养成份溶解后再加入第二种营养成份。此外,培养基加入糖类时,应采用适当的灭菌方法,因葡萄糖在高压下易被破坏,多糖和双糖也因高温易被水解和变质。
  培养基菌种的选择和鉴定方法讨论:
  1.待鉴定的培养基菌种一定是纯种
  如果菌种不纯,所观察到的现象则是混合现象,这样自然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因此在鉴定之前,首先要将菌种纯化。纯化方法,一般有2种:平板划线单菌落分离法和单细胞分离法。前一种操作简便,效果良好,适用范围广。
  2.选一本比较好的培养基鉴定手册
  鉴定时以此手册为标准,开展鉴定工作。根据多数人的经验,我们认为在细菌鉴定方面,使用《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一书较为合适。在具体鉴定时,可参看*微生物研究所细菌分类组编着的《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一书。在放线菌鉴定方面,可以参看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编着的《链霉菌鉴定手册》(1975年)一书。真菌的鉴定可参看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编着的《常见与常用真菌》(1973年)一书。荷兰罗德的《酵母的分类研究》(1970年)一书,对酵母菌的分类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3.要有合适的培养基鉴定方法
  微生物种类繁多,特征各异,性状有主次之分。因此,在鉴定某种微生物时,要选用合适的鉴定方法,确定主要的测试项目。例如,鉴定的微生物若是霉菌,则菌落形态观察十分重要;若是酵母菌,有性繁殖的方式、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征中的糖的发酵和同化,硝酸盐的同化就是主要指标。
 

化工仪器网

推荐收藏该企业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