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的基本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顾名思义就是以酶作为标记指示物、以抗原抗体免疫反应为
基础的固相吸附测定方法。因此,一个ELISA测定试剂,其有机组成部分包括三个方面,即固相支持物及包被的抗原或抗体、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和酶反应底物等。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并不影响其免疫结合活性,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亦是如此,并且标记酶的活性不因标记过程而丧失。整个测定中,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在固相支持物上进行,反应结果的判断以酶与其底物作用后的显色或产生荧光或发光反应为准则,显色或产生荧光或发光的强度与临床标本中待测物的浓度成正比或反比关系。目前国内的ELISA试剂盒均以酶的显色反应来完成测定。
固相上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免疫化学
固相上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通常,固相免疫测定如ELISA中抗原抗体结合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要大于液相免疫测定,并随液体所占体积与界面抗体或抗原受体所占体积比的增加而增加。当在微孑L板孔内进行免疫测定时,界面反应动力学显示其对扩散作用有很强的依赖性,扩散性越强则反应所需时间越短,结合越充分。这一点可通过旋转振荡来达到,微孔的旋转振荡可促使液体进入到可与抗体或抗原包被界面接触的较小的区域内。也可在微孔中放一个惰性的塞子以使反应液体成为一个小体积,或使用一个具有大表面的多孔的基质如硝酸纤维素,或使用微颗粒来做到这一点。微颗粒小于lum时,在测定时即成胶体悬液,而当颗粒或珠较大时,则会在没有振荡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分开。所有上述方法均是通过减少液体所占体积与界面抗体或抗原受体所占体积比,从而减少固相免疫测定的扩散依赖性。
反应体积 此处的反应体积并非是微孔中的液体体积,而是固相免疫测定中与固相包被的抗体或抗原有接触的部分,这部分体积到底有多少,很难测定,但比反应管中总液体体积要少得多。固相抗原抗体反应发生于液体—固相界面,可能处于一级结合键的引力距离内,小于10nm。液相中待测抗原或抗体要进入到这个结合界面,需要扩散或质量转移。微颗粒的反应表面区域较微孑L要大得多,因而处于抗原抗体结合界面的体积占总反应体积的比例亦高得多。因此,结合反应的效率更高。这也是全自动化免疫测定分析仪均采用微颗粒固相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参与结合反应的抗体或抗原的浓度取决于可参与结合的反应体积,这无法计算。这一点使得使用通常的质量作用定律图形的Keq的计算变得复杂化,因此,固相抗原抗体反应的KeQ值与液相抗原抗体反应的Keq值没有可比性。
微孔内特异抗体的免疫测定 使用吸附的复杂抗原进行微孔内特异抗体的免疫测定,
与液相测定相比,有明显的亲和力依赖性,固相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的稳定性似乎与微孔内特异抗体的免疫测定亲和力依赖性和极低比例的所捕获的总抗体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