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研制”课题全面启动
从2009年3月13日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专项“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中的“标准研制”课题启动会上获悉,到2010年年底前,我国将主导完成30~40项标准的研制任务,具体包括信息技术、装备业、基础公益、检测方法等领域86项标准。这将成为我国实现从标准本地化到国家标准化的关键一步。
据课题负责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基础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柳成洋介绍,该课题是强化我国主导制定标准的能力,巩固我国优势技术和产业,争夺贸易主动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力,提升我国企业、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需求。这项研究将通过深入挖掘对我国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并在技术上具有相对优势的重点领域,开展标准研制工作。
据介绍,这项研究的课题立项经过了扎实的前期调研工作,并通过网络公开征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任务的评审遵循优中选优的原则,即紧密结合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我国具有相对优势和特色的领域,优选出能够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支撑优势产业参与竞争,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标准研制项目。同时,在组织和技术上有保障并有一定资金配套支持的标准研制任务也得到优先考虑。
本课题zui终确定了33项标准研制任务,共计86项标准,涉及信息与通信、装备业、基础公益及关键检测方法等领域。其中,信息与通信领域,涉及信息技术资源共享协同服务、办公软件文档格式规范、射频连接器、数字家电网络控制平台等41项重要技术内容;装备业领域涉及不用洗衣粉洗衣机、舾装与甲板机械、电子束电热装置安全与实验,以及先进钢铁、纳米产品等14项重要技术内容;基础公益领域涉及渐进多焦点镜片的检测和校准、无障碍设计、制备小麦标准样品等31项重要技术内容。按照标准的程序,预计其中的20~25项达到批准阶段或出版阶段,10~15项在现有研究阶段的基础上前进两个阶段。
据柳成洋介绍,这项课题还将提交4份研究报告,包括标准技术突破领域选择方法研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方法研究、标准研制各阶段推进方法研究、标准技术信息动态跟踪方法研究。还将在共性技术领域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潜力分析模型,标准技术突破领域选择模型,研究标准推进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标准技术信息的动态跟踪方法。和具体的某一项标准相比,这些研究可能不会引起更多的关注,作用也不会很直接,但可以为我国的标准研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悉,参与这项研究的单位,除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外,还包括11家科研院所、11家企业、3家检测机构、两个协会和5个高校。具体项目负责人由企业、科研院所以及高校专家共同组成。这项研究将通过标准研制、专题研讨、论坛等活动,培养一支标准化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