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免疫学的近代发展
免疫学的近代发展
更新时间:2015-05-18   点击次数:743次

进人20世纪50年代以后,遗传学、细胞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等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也大大推动了ELISA试剂盒免疫学的发展。
1.在体液免疫方面
关于抗体形成的理论,1955年K.K.Jerne提出了“自然选择"理论。他认为在血液中有小量的多种自然抗体。这些抗体能选择性地与抗原结合而传递给细胞,细胞才能产生大量的抗体。在这一理论的促进下,1957年Burnet等提出了重要的关于抗体形成的“克隆选择理论"。他认为抗体作为一种受体自然存在于细胞表面上,抗原能与受体选择性地结合.从而刺激了被选择的具有一定抗体特异性的细胞克隆。这一细胞克隆因受刺激而增殖,一些子细胞分化成为抗体形成细胞(antibody-forming cells),其余的成为免疫记忆细胞(immunologic memory cells)克隆选择理论同时还指明,由于克隆流产(clonal abonrtion)而表现出对自身抗原成分的免疫耐受性(immunologic tolerance)。稍后,1974年N.K.Jerne提出了ELISA试剂盒免疫系统内部调节的*型(idiotype)和抗*型(anti-idiotype)的网络理论(network theory)。他指出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异质性不仅表现在分子上有特殊的能结合抗原的互补位(paratope),而且表现在分
子的可变区上许多不同的抗原决定簇。这些被称为*位(idiotope)的抗原决定簇能被另外的抗体,即抗*型抗体所识别。这种能与互补位内*位结合的抗*型抗体有模拟“非自身"或者“自身"抗原的作用,称为内象抗原(internal images of antigen)。网络理论对于克隆选择理论无疑是重要的补充和发展,它把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起来。然而N.K. Jerner的理论并没有阐明T细胞在抗体形成中的作用。到20世纪80年代未有人又进一步提出了第二代免疫网络,在网络结构、暂时动力学及后动力学可塑性方面补充和发展了免疫网络理论。
随着分于生物学的发展,抗原、抗体等免疫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免疫球蛋白基因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G.M.Edelman 1969年关于人类免疫球蛋白全部一级结构的测定完成以后,其他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一级结构以及一些立体结构也相继确定。1975年Cesar Milstein 和Georges J.F. Kohler创立了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技术。用单克隆做分子探针进行免疫鉴定及免疫治疗和治疗药物的抗体导向运载等研究和应用得到迅速的发展,对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免疫学、医学等许多学科领域的发展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80年Tonegawa证实了免疫球蛋白基因的重排,使免疫球蛋白多样性的遗传控制找到了科学的依
据。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大大推动了分子免疫学的发展而成为现代免疫学中飞速前进的—个分支,同时与细胞免疫学的研究成果一起大大推动了分子免疫遗传学的发展。
2.在细胞免疫学方面
细胞免疫学方面的蓬勃发展是从胸腺功能发现以后才开始的。在1961年以前、人们对胸腺的免疫功能还不清楚,甚至仅把它当成一个退化的腺体。1962年R.A.Tood 和J.F.Miller进行切除胸腺的试验证实,早期切除胸腺能使机体失去产生抗体和免疫移植排斥的能力,从而揭开了胸腺和胸腺细胞是具重要免疫功能的免疫组织和细胞的秘密,并且随着对胸腺细胞功能的认识而使细胞免疫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发展。体液免疫主要是通过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即B细胞产生抗体而发挥作用。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即T细胞几乎能参与包括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在内
的所有类型的免疫应答。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CTL),迟发型超敏反应,组织器官的移植免疫等也都有T细胞的参加,T细胞(如Th细胞)甚至对抗体应答的B细胞也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1936年P.A.Gorer发现了小鼠具有与移植排斥密切相关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2之后,1950年J Dausset在人的血液中又发现了具有与H—2同样作用的人体白细胞抗原即HLA(1959年发表),以后大量工作集中在对这类抗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控制这类抗原的基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的研究上。1974P.C.Doherty和R.M.Zinkernagel确认T细胞抗原受体(TCR)对抗原的识别受到MHC的限制。MHC对于细胞加工和递呈抗原至关重要。MHC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它由许多基因座位组成.各基因座位上又有许多等位基因。目前已报道的编码MHC—I和MHC—Ⅱ类表面抗原的等位基因有438个,是10年前报道数的一倍多。随着鉴定方法的改进,可能还会有更多的等位基因被发现。MHC还能编码与免疫相关的第三类抗原子分子.包括由它编码的补体成分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研究MHC基因结构及MHC的单元型(haplotype)遗传规律是分子免疫遗传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ELISA试剂盒细胞免疫中发展迅速的另外一个方面是免疫细胞表面分子以及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介素的结构功能及分子克隆的研究。进人20世纪80年代,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建立.越来超多的细胞表面上具有免疫功能的分子被发现。用单克隆抗体分组的CD抗原系列命名的细胞表面分子目前已有166种以上CD( CD1~CDl66),如整合素、受体、配体等,它们由各种免疫细胞表达,在免疫应答反应中具有识别、粘附和信号传导等极其重要的免疫功能。这些分子大多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in superfamily)如CDl、CD2、CD3、CD4、CD7、CD8、CD28、CD80(B7.1)、CD86(B7.2)和CDl52(CTLA一4)等;此外还有整合素家族(intigrin)的如CD41、CD49(VIA)、CDl03(HML—1)等及TNF受体家族的CD30(Ki—1)和CD40等;TNF家族的CD70(Ki一24)和CDl53(CD30L)等及TNF受体家族的CDl20a(TNFR—1)、CDl20b(TNFR—B)和CDl54(TBAM)等许多不同类别的分子。淋巴细胞通过分泌细胞介素建立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调节免疫应答反应。1986年多伦多第六届免疫学大会确定对已经明确了基因编码序列及对靶细胞效应的一些可溶性蛋白分子用interleukin(简写为IL)表示。到目前为止已列入IL编号的白细胞介素有18种之多(IL—1、IL—18),比10年前增加了—倍。其实白细胞介素也远不止18种,随着研究的探入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提高还会有更多的这类分子被发现。另外还有许多未以此系列命名的细胞因子如γ、α、β干扰素(IFN),α,β肿瘤坏死因子(TNF),巨噬细胞趋化接触及活化因于(MCA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于(GM—CS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等。此外还有很多免疫细胞分泌的一些可溶性的细胞因子不仅对建立免疫细胞间的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通过它们还建立起了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成为神经免疫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免疫学近代发展的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

 

化工仪器网

推荐收藏该企业网站
Baidu
map